本文作者:admin

如何写短篇小说素材(感人短篇小说素材)

admin 2021-03-08 42
如何写短篇小说素材(感人短篇小说素材)摘要: 请教一下短篇小说写法短篇小说是整个文学殿堂里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本书分三大部分十三章,以大量的短篇小说为范例,概述了有关短篇小说写作的一些基本问题....

  

请教一下短篇小说写法

  短篇小说是整个文学殿堂里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本书分三大部分十三章,以大量的短篇小说为范例,概述了有关短篇小说写作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理论准备"分六章:短篇小说的界定和特征、主题的确定、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场景的设置、视角的选择,从理论上阐述短篇小说的特征和组成要素.首先,短篇小说应该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包括开篇、冲突、215和结局等因素,设置与人物性格相协调的场景,传达一个特定的主题,遵循始终一致的叙述视角,运用与人物性格相符的对话,通过简练精确的描写来展示人物、主题和冲突,运用富有想象的语言和文学手段,保持一贯的语气和情调,长度适当,并产生唯一的文学效果.

  主题是小说要传达的主旨,也是短篇小说的灵魂,没有主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小说创作.短篇小说为读者提供阅读娱乐的同时,也激起读者的某些情感,传达某个主题.这一主题并不总是一个清楚表达出来的寓意,有时是寓于小说字里行间的对生活或人类本质的一种洞识.主题一般来源于作家生活中的具体经历,如周围的偶然事情,自身的困境或困扰着自己的社会问题.为了传达一个清晰的主题,短篇小说要避免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

  小说创作的成败取决于人物的塑造,因为正是人物的行为传达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的塑造需要集中于刻画"圆形"人物,即主要人物.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三种:描写、行为和对话.具体地包括人物的身份、外部特征、所处环境、内心活动、行为方式、语言特征、他人对人物的反应等.当然,在人物刻画中性格特征的描写比外部特征的描写更重要.要想塑造出清晰的人物形象,作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各个方面,以\便塑造出始终如一、栩栩如生的人物.

  情节是由于主要冲突而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展示部分、开场的偶发事件、渐渐激烈的行为、215、渐渐平缓的行为、结局等.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作家会在整个的时间安排中运用倒叙的手法,还会运用伏笔的手段造成一种悬念.场景在情节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作家在写作中往往让读者通过推理、暗示来了解场景,而不是用成段的描写来阐明场景.

  短篇小说的叙述视角决定小说的主题,因此视角的选择至关重要.短篇小说的传统写作方法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视角又有三种不同的角度:第三人称、受限的第三人称和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受限第三人称视角的叙述者不是小说的组成部分,不能了解任何人物的思想.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视角几乎总是作者就是叙述者的视角,作者知晓一切,目睹一切,也了解一切.无论采用哪种视角,小说的叙述视角必须保持一以贯之,前后一致.

  第二部分"形诸笔端"共五章,主要论述了对话的写作、描写的运用和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首先,对话是短篇小说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人物的刻画,而且人物在采用对话表达观点或讲述故事时也推进了冲突的发展.对话可以是人物相互之间的谈话,也可以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即内心的独白.要想写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对话,就必须用心去聆听,留心观察;再者,

如何写短篇小说素材(感人短篇小说素材)

描写是短篇小说中经常使用的文学手法,159真的描写依赖于五官感觉,也是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的前提.描写是支撑短篇小说语气情调的细节,为了使描写生动形象,有些作家会大量使用修辞格.描写中要使用适合题材的词汇,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避免导致词藻华丽或过多修饰语,句子结构要变化多样.总之,描写要干净利落,简洁有力,直截了当,运用展示的方式;第三,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要求之一是写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开头,使读者很快融入小说之中,也能迅速抓住编辑的注意力.短篇小说的开头可以考虑三种可能的方式:运用对话揭示人物和场景,并引入初始冲突;让主要人物开始实施行为,进而引向初始冲突;确定场景,提供足够的细节以营造出气氛.小说的结尾应该完成小说的情节构思,展示主要人物由于冲突而经历的任何变化,并使读者获得阅读上的满足.结束一篇短篇小说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简单地消解冲突、向读者稍作透露、提供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第二部分还以短篇小说《土豆》为范例,分析了短篇小说的全部基本要素.最后一章是"创作小说的检查z,叙述了对小说初稿进行检查时可以提出的各种问题,而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小说初稿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作出适当的修改和润饰,直至小说通顺流畅,有趣易读,真实可信.此外,在小说定稿时还要进行仔细的校对,涉及标点符号、段落划分、大小写字母、拼写、语法和惯用法等.

  本书的第三部分"超越基础"分两章:大师赏析,冲破发表的障碍.前者以书中上文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美国短篇小说大师霍桑的小说《胎记》的各种组成要素.而后者为如何使作品得以发表问世提出了颇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如研究杂志、与编辑取得联系等.

  在阅读本书时,读者要抓住理论阐述部分的要点,并把理论阐述与小说范例紧密结合,注意避免只记忆理论阐述的条条框框.同时,短篇小说的范例中的大多数语言较难,需要参照注释仔细阅读,体味作家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立意和材料

  观察显示有新颖独到的眼光——这是天才作者必不可少也是最为宝贵的特征.

  艺术家看待事物或事件能够独具慧眼,直接取决于他认识生活的深度,以及他的胆识和勇气.

  通过表面的临摹来表现事物,就是一个冷漠而怯懦的人也做的到,可是要表示出自己对事物的态度,表现自己的面貌,自己的灵魂,这就必须有胆量了.

  作家应该热心于所描写的事物,要情动于中,全神贯注.创造者的**,排除了自然主义的摹写;它能使人产生勇气,能帮助人明确地表现出立意.无论你怎样貌似慷慨激昂,无论你怎样堆砌文学手法,以此自欺欺人,但总能看得出来这材料是在艺术家心灵里改造加工过了的呢,还是心不在焉的工匠仿造出来的.一篇小说也好,一幅画也好,你总可以区分开,哪个是真正的、注进心血的艺术品,哪个是从现实,从生活表层拓印下来的毫无生气的图像.

  自然主义无动于衷的描摹,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重复众所周知的东西.

  事物一通过艺术家的感受,就仿佛获得了新的质,变得丰富而深刻了.不仅如此,事物的某些方面也只有同艺术家的心灵交融时才会显现出来.

  一个有才华的作者,会在作品的一切方面都留下自己个性的鲜明印记,从主题的选择直到最小的细节.二、人物肖像、性格

  人物越能清晰地表现主题思想,主题思想越多地体现为人物,这样的作品艺术性就越强.

  了解人,并把他塑造为短篇小说中的人物——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解决它远不是对你周围那些活生生的人作一种简单的、自然主义的"临摹"所能奏效的.

  作家的任务是要从人物的面貌中去掉那些妨碍表现主题思想的细部,并以有助于更充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思想的特征和细部来充实人物形象.

  许多人之所以乐意认为自己是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是因为完美的艺术形象能鲜明地显示典型的特征,即许多人所共有的特征.

  如果作家是根据主题思想,而不是根据活生生的人来设计自己的主人公形象,那么,这个形象将是公式化的,没有生气的.

  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如果作家硬要去编造主人公的性格,那么他注定是要失败的.

  我们许多短篇小说,糟就糟在小说的主要人物只具有对大范围的社会集团有代表性的特点——这样一来,人物就变成了没有生命力的公式化形象,正如恩格斯所说:"个性……消融到原则里去了";要么就只具有偶然的、个别的特点——这样一来,主人公就变得索然无味,失去了思想的深度. 三、细节

  不滥用艺术手段是艺术的普遍法则之一.

  一个作家的作品中是否有真正的、质量上乘的细节,常常能帮助我判断他的才华和成熟的程度.四、布局

  在短篇小说中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小说越短,其和谐的美与不协调的丑就表露得越明显.

  经验表明,与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的成败优劣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完整性.

  我的大部分短篇小说的创作,开始时都是心灵受到了某种莫名的推动,当时头脑中还远未形成一个明晰的主题思想.我之所以要写,几乎总是出于一种要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现象并将激动我的思想、想法在头脑中确定下来的愿望.

  为了接近真理,需要对生活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比较和紧张思索,如果从某些短篇小说中看不出这一点,那么这些短篇小说就很难说是成功的.在对文稿作最后的润色加工时,纯技巧性东西往往会取代直感而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这时切忌为迎合主题思想的需要去修改小说,把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始感情中那极为珍贵的馨香和清新的美毁掉.当你已经疲惫厌倦,恨不得早点脱稿,读给你朋友听,急着把打字稿送交给出版社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么,文学作品达到和谐一致最基本的标志是什么?

  短篇小说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铺垫的部分的叙述是否充分,是否令人信服有感染力.

  叙述某人的叫喊与叫喊本身给人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

  作者只有努力去揭示各现象之间的隐秘的联系,对事件不是人云亦云,采取那种流行的看法,而是深化并赋予新意,才能使铺垫部分得到开拓并显得新鲜生动.

  铺垫若只是为了证实一些人人皆知的道理,那就完全失去了他的作用,这样的铺垫会显得空洞和拖沓.

  作者要有明确的思想立场.假如作者对事件的思想倾向不明确,就会导致短篇小说的整个铺垫部分缺乏明晰的中心思想.

  五、语言

  修改小说不应由外而内(从语言),有内而外(从生活体验、思索、感情).

  如果作家对所写事物淡漠无情,那么他的作品必将满是程序化的句子,用滥了的比喻和隐喻.

  如果你要告诉人们一件新鲜的有特别感受的事,那么你一定会对陈腐之词不屑一顾,讨厌随手可得的老一套句式,而去深入挖掘祖国语言,你必有办法神奇地使用烂了的词语重新焕发清楚活力.

  一个看来十分清楚明白的句子,在上下文中为什么却显得那么不协调?你反复修改,斟酌推敲,调动词的位置.一切似乎都已完美无缺:思想明确,恰当的修饰语能把读者引向作者的思路,可就是有什么地方不甚自然.于是你又着手删掉那些尚欠妥帖的词语,或者把句子拉长,或者寻找更为合适的同义手段.

  这是怎么回事?你感到不满的是什么?

  你力求表达你所体验的情感,而写出来的句子却不能一下子与你心中回荡的旋律相吻合.你十次二十次地修改初看起来你所需要的音调,使它的音调正好与作品的旋律合拍入扣.

  无论写什么,动笔之前首先应找到音响.

  句子的语调模糊不清,在一定的旋律结构21现不必要的语调或各种语调都适用,在我看来,这常是作家尚未完全把握所描写的事物,理解、感受不深,从而不能鲜明地确定自己对它的态度而造成的结果.

  我们越深入现象的本质,头脑里形成的思想越准确、鲜明,我们的句子听起来就越分明清楚.

  一般说,对话比描写写得好,因为青年作家在写对话时用的是活的口语,富有准确的语调,而在描写时,他常常落入毫无新意的书面词语的窠臼.如果青年作家更坚决地采用活的口语去描写人物外形、情感、景色、环境等等,那将大有裨益,因为活的句子与许多磨平棱角的结构不同,可以说是全局都有鲜明响亮的语调.生活实际只有经过艺术家在意识中、在心灵中的加工,才能获得丰富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感情准确地,不是矫揉造作地反映于作品中,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词是抽象物,但作家写出来的每句话背后,却有生活中的现象,对现象的判断、感情,这三者往往结为一体.一个极普通的词,它在巧妙的上下文中会变得分量很重、鲜明突出、富有内容,它仿佛浸透着作家的个性,从而获得既切情又切景的太悲剧的细微色彩.有这样的情况:为使淡漠的死气沉沉的文字获得生命,作者人为地强使自己感到激奋,其结果常常是矫揉造作的旋律.读者通常一下就能感到这一点而一笑了之,但对作者说,不自然的旋律是有害而危险的.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短篇小说?

  先写出自己的"长篇大论",再重新阅读,删去不必要的内容

  过段时间再次阅读,我称其为"感情沉淀",因为刚刚写完会带有一部分的感情去阅读,导致对文字的错误判断

  再次阅读后,可以知道大体的不足,这是,就可以找一些朋友或老师评论(找那种鸡蛋里挑骨头的~心理素质要强硬),以此来提高

  这是开始用的方法,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njmdwx.com/post/209.html发布于 2021-03-0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宁静书宫-言情宠文-好文阅文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