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农民(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admin 2021-03-17 42
新农民(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摘要: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资料新农村建设目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背景二、用全新视角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的建议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编辑本段]一...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资料

  新农村建设目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背景 二、用全新视角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的建议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编辑本段]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

新农民(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近年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编辑本段]二、用全新视角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位列我国未来五年科学规划的十大方略之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以全新的视角、系统的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新内涵和新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这次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是新农村最富时代特色的标志.二是综合特征.新农村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综合协调的发展.三是联动特征.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工作部署,是城乡融为一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的,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四是渐进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况和状况都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来推进永续实施,有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五是动态特征.新农村建设立意十分高远、内容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编辑本段]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的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新型农民、发达的农业、和谐的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型的农民. 新型农民的特征,一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二是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农民.三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民.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生活宽裕的农民.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五是就业充分的农民.在就业问题上农民得到与市民相同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其次要有发达的农业. 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农业生产分工的专业化与社会化.二是发展持续农业.在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的良性循环与生态平衡,并通过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三是经营产业一体化农业.通过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生产经营体系. 最后要有和谐的农村. 和谐农村的标志,一是经济上繁荣,农村经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通过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和升级.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三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层次满足.总之,通过农村社会事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安定样和.四是乡风文明,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家庭、农民普遍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生活方式科学健康,农村社会风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洁.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新农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蝇乱飞、149水横流、村舍乱建、设施简陋,而应通过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设施完备化,营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编辑本段]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 非农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在非农产业不发达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城市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也是"生产发展"的渠道之一.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宏观层面来讲,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 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宽裕的条件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水、电、道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需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现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补贴,帮助农民建立起包括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同时假冒伪劣产品较多,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专家指出,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形成现代流通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表现之一.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21现的人情淡漠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已经有出现的苗头;另一方面,传统的陋习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坟墓,甚至出现豪华的活人墓.这些都与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变.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149染严重.另外,随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工业149染问题凸显,亟待改变.因此,在新村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在国家、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做一个长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2006年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在"后农业税"时代,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乡镇政府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责,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乡镇政府要对村民自治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中心,切实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耗费的精力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带动农民致富的积极性,因此,基层民主建设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很大的课题. 五、把握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走出四个误区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总体要求,走出"四个"误区. 1.拆旧建新的思想认识误区.不能简单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那种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造房子建新村,修大路排店面的认识是片面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系统工程,涵盖到农村的各个领域和诸多方面,规划新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2.招商引资急功近利的误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外商或企业家.要坚持基层组织民主决策,农民群众自愿的原则,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不能采取招商引资或以小团体组织以盈利为目的的拆旧造房建新,切勿搞企业发财、干部收益、百姓埋单的做法. 3.无资金搞建设慢慢来的误区.财力短缺使新农村建设面临难题,村干部压力加大.存在着"等观望"和"慢慢来"的思想.建设新农村需"破冰"前行,因地制宜,先抓筹划,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目前要着眼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民群众急需且最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一件件地抓好落实. 4.一哄而上搞运动的误区.建设新农村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新农村是与时俱进的,没有具体标准.因此,应避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运动.各村要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抓好村建规划,适宜旧村改造的就重点抓旧村改造,适宜新村建设的就抓新村建设,需要环境整治的就从"脏、乱、差"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定推进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含义是什么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意义1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1

  1,新农村

  新农村——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内涵,新风貌的农村.与传统农村和计划经济时代农村相比,其基本特点是"五新":新技术环境(信息化时代等),新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新体制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等),新分工环境(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居民主体(新素质和新观念农民等)——人本发展理论思路.在这四大新环境和一个新主110,新农村表现为中央已提出的生产较发达,生活更较富裕,村容较整洁,乡风较文明,管理较民主的新型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意义2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2

  2,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促成具有上述内涵和特点的新农村的所有行动的总和.包括推进改革,发展生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素质等行动.

  

新农村指什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王征兵

  虽然全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但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许多地方和许多人仍存在困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是一个方向和轮廓.到底什么样的农村才算是新农村,仍不明析.根据我个人的研究和理解,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具备一下十个条件,或者说一个村子具备了一下十个条件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1.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2. 村中80%以上的住宅房是砖混结构;

  3. 农村道路是水泥或柏油路;

  4. 村中人畜饮水是自来水;

  5. 村中80%的家庭拥有彩电;

  6. 村中50%的农户装有电话(含手机);

  7. 每个自然村至少有1台可上网的电脑;

  8. 村中无因贫困而失学者;

  9. 80%的农民对村务决策和运行比较满意;

  10. 95%以上的村民在本村具有安全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总的要求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过程,"十一五"期间关键是要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引路.三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njmdwx.com/post/5584.html发布于 2021-03-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宁静书宫-言情宠文-好文阅文推文